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

碳中和周报(第46期)丨胡祖才:“双碳”N个配套政策正加快出台;央行:强化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十四五”生物经济规划点名生物能源

2022-05-17 10:46:56 来源:经济网

2022年“双碳”1+N政策体系持续完善,涉及多个行业领域的N个配套政策文件正在加快出台,各地“双碳”工作实施意见陆续公布,先立后破,这是今年有序推进“双碳”工作的重要基础。

21碳中和课题组推出的碳中和周报,梳理盘点近期碳中和宏观政策、绿色金融等重点消息,致力于发现绿色低碳发展背后的价值。

本期看点: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双碳”N个配套政策文件正加快出台;央行:强化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 开展碳核算发展碳金融;《“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发布,点名“生物能源”;金砖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高级别会议:反对违反世贸规则的碳边境调节机制。

一、碳中和政策周报

1、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双碳”N个配套政策文件正加快出台

5月1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经济和生态文明领域建设与改革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在会上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对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十八大以来,我国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从14.5%提升到25.5%,煤电超低排放机组规模超过10亿千瓦,能效和排放水平全球领先。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5%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2%,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下降超额完成了自主贡献目标。

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以来,已经完成了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基本构建起“1+N”政策体系。要持续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涉及多个行业领域的N个配套政策文件正在加快出台。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规划建设4.5亿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8500万千瓦项目已经开工建设。第二批项目正在抓紧前期工作,加快构建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要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供电煤耗超过300克/千瓦时的煤电机组要全部实施改造升级。要抓紧推动重点行业能效达标改造,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积极发展绿色金融,规范发展碳市场。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引导绿色低碳消费,倡导绿色出行,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使绿色生活方式成为社会新风尚。开展多双边对话交流和务实合作,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过去一年,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与“1+N”政策框架已定,今年,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等重点排放行业的N个配套政策将出台,从更细分的领域对“双碳”目标任务进行分解。不过,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相关政策措施出台之前,需要考虑收缩性等影响,平衡经济发展与减少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能源结构转型方面,需要先立后破,不能急于求成盲目压减化石能源,要将能源安全放在重要位置,支撑经济平稳运行。

2、《“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发布,点名“生物能源”

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并于5月10日对外公开。《规划》从4个方面部署培育生物经济支柱产业,分别为加快生物技术赋能健康产业,加快生物育种技术赋能生物农业产业,加快生物制造技术赋能生物能源和生物环保产业,以及加快信息技术赋能生物信息产业。

《规划》明确提出,推动生物能源与生物环保产业发展。积极开发生物能源。有序发展生物质发电,推动向热电联产转型升级。在生物能源环保产业示范工程中,要因地制宜开展生物能源基地建设,建设以生物质热电联产、生物质成型燃料及其他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的产业园区。支持有条件的县域开展生物质能清洁供暖替代燃煤。鼓励地方建立健全生物质能财政补贴政策。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这是首个生物经济五年规划,其中涉及绿色低碳的除了生物材料、技术等环保替代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生物能源。一直以来,生物质能发展缓慢,相关企业时有亏损。在国家政策的加持下,生物质能能否迎来大发展,仍需拭目以待。

3、金砖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高级别会议:反对违反世贸规则的碳边境调节机制

5月13日,金砖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高级别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由中国主办,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会议并致辞,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出席会议并发言。会议期间,金砖各国就加快低碳和气候韧性转型、推进气候多边进程、强化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团结协作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达成了广泛共识。会议审议并通过了《金砖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高级别会议联合声明》。

声明中提到,中国已提交更新的国家自主贡献和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完成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基本建立。中国正在规划建设4.5亿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将积极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旨在加速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并将气候变化及绿色发展作为8个优先合作领域之一。

声明表示,金砖国家将在国家、地方、产业、企业等层面开展清洁能源、低碳技术、可持续及韧性基础设施建设、碳市场、适应气候变化等领域的信息交流和合作,携手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政策研究、技术合作和示范项目共建。反对任何利用气候议程采取限制贸易和投资措施、设置新的绿色贸易壁垒,诸如强加违反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规则的碳边境调节机制。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绿色低碳转型已是国际共识,但计划于明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计划对进口到欧盟的商品以配额的方式征收“碳边境税”,以避免企业通过将高碳排放的生产转移至欧盟外的国家和地区,防止碳泄露,损害自身气候政策的完整性及有效性。这将对出口至欧盟的钢铁、铝、水泥以及化肥等商品形成贸易壁垒,提升这些产品的出口成本。在2026年全面实施之后,该机制覆盖的范围将更广,纳入更多行业和产品,进一步抬升出口至欧盟的产品成本。

4、六部门:限期分批实施煤炭利用项目改造升级和淘汰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点领域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2年版)》,提出依据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点领域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限期分批实施煤炭利用项目改造升级和淘汰。

对标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以及国家现行政策、标准中先进能效指标值和最严格污染物排放要求,确定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点领域标杆水平。将视行业发展和标准制修订情况进行补充完善和动态调整,适时建立包括能耗、物耗、水耗、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水平等在内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对新建煤炭利用项目,应对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点领域标杆水平建设实施,推动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应提尽提,力争全面达到标杆水平。对清洁高效利用水平低于基准水平的存量项目,引导企业有序开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改造,加快推动企业减污降碳,坚决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依据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点领域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限期分批实施改造升级和淘汰。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基于中国煤炭资源丰富的国情,在未来能源转型过程中,煤炭清洁利用是充分利用煤炭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也得到多个层面的政策支持。近期人民银行增加1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额度,专门用于支持煤炭开发使用和增强煤炭储备能力,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总额度已达到3000亿元。

5、全国碳市场交易量仍处低位,碳价维持在58元/吨

5月9日-13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113,708吨,总成交额6,815,064.00元。挂牌协议交易周成交量3,708吨,周成交额215,064.00元,最高成交价58.00元/吨,最低成交价58.00元/吨,5月13日收盘价为58.00元/吨,与5月6日持平。大宗协议交易周成交量110,000吨,周成交额6,600,000.00元。截至5月13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191,385,239吨,累计成交额8,343,561,054.02元。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在五一过后两天的高成交量之后,过去一周全国碳市场交易量又处于低位。碳价变动也不大,在4月最后一个交易周的基础上,仍维持在58元/吨的水平,与五一之后两个交易日的碳价相比没有变化。

二、绿色金融周报

1、央行:强化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 开展碳核算发展碳金融

5月1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下一步,会着力健全绿色金融体系顶层设计,推动中国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进一步强化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开展碳核算,稳步推进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同时发展碳金融,以市场化的方式实现控碳减排。此外,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也取得了重要进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部分金融机构已经试编制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并且试点开展了碳核算,为未来适时在全国推广积累了经验。《碳金融产品》绿色金融标准已经正式发布。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目前环境信息披露还没有统一标准,国际上也存有多种披露标准。需要充分考虑我国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和全球治理的积极性,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披露框架。对于不同体量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应当秉持“因行施策”的原则。

2、中国银行:完成境内外1.1万家机构的运营碳盘查工作

近日,中国银行完成近三年中国内地及境外62个国家和地区逾1.1万家机构的运营碳盘查工作,并在2021年年报和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了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此次运营碳盘查工作是中资大型银行首次在全集团层面,对运营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情况的盘查和披露,也是迄今为止中资银行已披露碳盘查中覆盖区域最广、机构种类最多的一次。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此次运营碳盘查工作的开展,表明中国银行高度重视绿色发展战略,以境内商业银行为主体,充分发挥集团全球化、综合化经营优势,探索发展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充分与国际接轨的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3、邮储银行:一季度绿色贷款余额4025亿,较上年末增长8.12%

近日,中国邮储银行一季报显示,截至3月末,邮储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达4,025.3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12%。邮储银行正在加快绿色金融数字化转型,“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绿色信贷服务”项目被纳入人民银行金融数据综合应用项目试点。此外,今年一季度邮储银行印发了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行动方案,提出碳达峰碳中和分步推进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制定2022年碳达峰碳中和暨绿色金融工作要点,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践行负责任银行原则(PRB),大力发展绿色贷款、绿色融资、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业务,累计成立绿色金融机构11家。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金融支持是重要一环。邮储银行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其银行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将绿色金融作为四大战略领域之一,提出“绿色让生活更美好”主张,大力发展可持续金融、绿色金融和气候融资,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绿色普惠银行、气候友好型银行和生态友好型银行。

4、兴业银行完成境外《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绿色债券定价

5月11日,兴业银行香港分行在国际资本市场成功完成3年期6.5亿美元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主题绿色债券的簿记和定价,发行票息3.25%,认购倍数为5.23倍。据悉,本期债券募集资金的投向和管理均在《兴业银行绿色债券框架》下进行,专项聚焦于“可再生能源”和“低碳及低排放交通”类别的优质绿色项目,符合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绿色债券原则》,在取得Sustainalytics(全球领先ESG评级及研究公司)第二方认证意见的基础上,同步聘请香港品质保证局(“HKQAA”)出具第二方意见,确保债券募集资金投向和管理方式严格符合《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和绿色债券国际公允标准。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本期绿色债券发行基于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减缓气候变化》,不仅有利于加快推动碳减排,同时也是兴业银行响应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动绿色金融标准统一、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号召的一个实践。

5、国家开发银行:累计发行绿色金融债券1320亿元

当前,开发银行已累计发行绿色金融债券1320亿元,余额1170亿元,规模位居市场第一。据介绍,长期以来,国家开发银行坚持创新研发绿色金融产品和“投、贷、债、租、证”等金融组合产品,不断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产品体系。2021年3月,开发银行落实中央“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决策部署,成功发行首单“碳中和”专题绿色金融债券。截至目前,开发银行已累计发行“大气污染防治”“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等绿色专题债券14只,有效助力提高绿色金融债券的市场流动性,拓展绿色债券市场深度和广度。此外,开发银行绿债发行所募资金,全部专项用于支持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建设等重点领域及重点项目建设。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国家开发银行通过市场化发债模式,创新绿色金融债券产品,引导社会资金支持碳达峰碳中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重点领域,服务绿色发展。

6、招商银行发行全国首单乡村振兴主题绿色金融债券

5月11日,招商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簿记发行2022年第一期绿色金融债券。该期债券是招商银行境内发行的首单绿色金融债券,也是全国范围内商业银行首次发行乡村振兴主题的绿色金融债券。该期债券发行规模50亿元,债券期限为3年期。相关债券吸引了银行、券商、基金等各类投资者参与,全场投标倍数高达3.4倍,最终发行利率为2.65%,为同业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支持乡村绿色产业发展树立了标杆。

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县域范围内有助于强化支持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绿色产业项目,特别是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类项目。招商银行表示,该期债券发行后,招商银行将持续做好存续期募集资金管理投放和信息披露等工作,切实保障募集资金用于县域范围内绿色产业项目,实实在在惠及乡村绿色发展,并不断强化支持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贡献招行力量。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绿色金融主题债券帮助提振风电、光伏等清洁类能源项目,农村振兴主题保障县域范围内产业项目可得到有效支持,这一举措推动绿色金融向更广阔的民生面扩展。

7、瑞士百达资产管理参与生物多样性金融研究项目

5月10日,瑞士百达资产管理宣布以创始合作伙伴的身份,获选参与一个为期四年的全球研究项目合作,旨在帮助金融业开发保护自然资本和停止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战略。瑞典战略环境研究基金会Mistra(Swedish Foundation for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Research)将为该项目提供约500万欧元的研究资金,由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斯德哥尔摩复原力中心(SRC)负责监督该项目。生物多样性金融项目旨在将自然资本的保护和恢复纳入全球的金融和投资决策。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创造可持续的世界需要转型变革,金融是此变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瑞士百达资产管理生物多样性金融项目帮助主流金融业界更好处理日常业务中的复杂事宜,同时也探索了金融业与生物多样性的连接关系。

 

撰稿:李德尚玉,实习生周怡廷、王彤烨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热门推荐

热文排行

1

地方楼市“花式调控”凸显精细化:面向新市民与多孩家庭,因城施策挖掘有效需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 北京报道日前,无锡市梁溪区发布人才购房新政,符合条件的人才自费购买区内首套房可申请购房补贴,额度不超所

2

饰演人民调解员,陈晓希望每个人都能“好好说话”

在拍摄过程中,陈晓对调解工作和调解员也有了全新认识,“开拍之前我并不了解调解员的工作,拍摄过程中有真实的调解员给我们上课。

3

多措并举为企业送上“及时雨”

今年以来,安徽省各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开足马力抓生产,进一步加大助企纾困力度,落实各项惠企政策,打出“组合拳”,稳定市场主

本网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问题请将投诉发送到邮箱hyxs2020@qq.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版权所有:天天看财经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13000000号